月19日下午3:30分,当代著名学者、来自北京大学的孔庆东先生走入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孔先生以其多年研究鲁迅及鲁迅作品的心得对鲁迅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阐发。讲座由施战军教授主持。
孔先生以当代中国文化整合的问题开启整个讲座。孔先生认为,“如果中国能把文化板块整合起来,将是真正强大的景象”。因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都是经过一番认真地、比较长时间的清理,然后才能富强起来”。“我们一百多年来建立现代化、完成现代使命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我们自己民族各个大板块、小板块这些因素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整合,这对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入文学,孔先生提醒我们应该注意鲁迅。虽然我们在教育、宣传方面很重视鲁迅,但广大民众在心里对鲁迅还是有隔膜的。对此,孔先生开出的药方是看鲁迅原著。谈到鲁迅与当代的关系,孔先生认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失去了鲁迅的鲁迅时代。”孔先生从鲁迅生活的时代与鲁迅思想出发,谈到了对于当下一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鲁迅早期的思想看鲁迅的当下意义。留学日本时代的鲁迅尚未成名,但“他基本把他的思想都想好,鲁迅成名之后所写的文章,是遇到具体的问题就用具体的想法去解决。”所以鲁迅早期的文章《摩罗诗力说》《文化偏执论》《破恶生论》很重要。“掊无知而张灵明”。鲁迅反对沉溺于物质追求,强调精神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很具启发意义的。
我们熟悉鲁迅,但不一定能完整地理解鲁迅。孔先生特别纠正了一种对鲁迅的误解:“鲁迅批判中国文化,但鲁迅从来没有从整体上否定中国文化。他批判的是中国文化中吃人的那一部分。他批判的是礼教,而没有批判过礼。”对鲁迅的理解只有从对鲁迅原著的阅读中才能获得。阅读鲁迅的重要意义在于,“从鲁迅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
谈到鲁迅在《野草》中的死亡观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向死而生”的关系,孔先生说,“鲁迅的死亡观与存在主义相比更有现实的根据,他并没有形成关于死亡的哲学原理,但他更接近现实。”鲁迅的死亡观是一种消磨生命的观念,具有中国特色,带有魏晋风度的特点。
“托尼思想,魏晋文章”是鲁迅同时代人对他的概括。我们今天往往容易谈及尼采对鲁迅的影响,而忽略了托尔斯泰对鲁迅影响的那一面。孔先生强调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鲁迅。“鲁迅有一颗非常悲天悯人的心。鲁迅爱的一面容易被忽略掉。一个人如果没那么多的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恨。鲁迅那么爱那些善良的人、爱孩子,他自我解剖,当他面对对立面的时候他才能表现出战斗的精神,他才能恨。”全面地理解鲁迅,我们才能为其在当代文学、文化史上进行准确定位。
主讲人简介:孔庆东,现在北京大学执教。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64年生于哈尔滨,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