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台湾东吴大学中研所文学博士,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苏淑芬女士做客新杏坛,在知新楼A座717会议室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台湾词社研究”的精彩讲座。皇冠9393体育平台副院长廖群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廖群教授首先介绍了苏淑芬教授的学术背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她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借着皇冠9393体育平台与台湾东吴大学合作的契机,苏教授做客新杏坛,将使我院师生增进对台湾三四十年代古典诗词创作的认识,有益于开阔眼界和研究思路。
本次讲座,苏教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台湾的三个古典词社——巧社、小题吟会和题襟亭词会的活动情况以及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勾画出了此期台湾古典词坛的情况。巧社由王麡雯、黄福林等人创立,其时台湾已经全面废止汉文多年;小题吟会由赖惠川所设,其时已接近太平洋战争时;小题吟会成员李德和在日本投降后设立题襟亭填词会,是小题吟会的延伸。除巧社在台北,其他二舍均在嘉义。巧社、小题吟会都没有出版任何书籍,题襟亭填词会先出版《罗山题襟集》,其中有诗有词。苏教授认为,三社的存在体现着台湾词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使得词这种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在日本统治时期得以保存。
就三个词社的作品,苏教授从主题和用韵、用调两方面分析。她指出,由于三社存在时期不同,所以内容、风格、题材各有不同。其中,巧社词作主题多是悼亡、咏怀、节序;小题吟会主题多是怀古、题赠、咏物、写景、反战;题襟亭填词会则多写题词、咏物、咏怀、节序的词作。总结三社的用调用韵问题,苏教授发现,由于台湾方言保存一些古音古韵,而且受日本统治的影响,有与日语交杂的情况,所以词的用调用韵别有风貌。台湾词人因为欠缺韵书与词谱,所以偶有出律、出韵的情况,但不是很严重。加之因词谱取得不易,所以有些词作家,所填的词作,格律是不合乎词谱的。另外,台湾词人都是诗人,因填词比作诗困难,词人大多填一首词,却意犹未尽,同时写多首诗。苏教授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些现象,使听众有了直观的感受。
最后,苏教授分析道,由于古典诗词创作本属不易,加之日本文化灭绝政策的影响、新文学运动的挤压、词本解读不易和词作保存困难等原因,使得台湾创作古典词的词社稀少。但是,巧社、小题吟会、题襟亭填词会却有深远的词学意义,弘扬了当地词风,增进了词学交流,而且保存了词学文献。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就台湾词学发展、台湾的中文系教育以及治学经验等问题与苏教授展开了真诚的交流。苏教授幽默风趣的讲座和耐心细致的解答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杏坛名帖:苏淑芬,台湾东吴大学中研所文学博士,台湾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学术专长为宋词、清词、词学理论、文学史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朱彝尊之词与词学》,《国学导读》,《湖海楼词研究》,《辛派三家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