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15点,北京语言大学的施春宏教授做客第369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教室作题为“从大语法看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特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寇鑫教授主持,岳立静教授、刘文副教授等出席,吸引了数十名学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寇鑫教授对施春宏教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施春宏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寇鑫教授提到,施春宏教授对语言现象分析细致,在理论上思考深入,在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语言学科普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施春宏教授的讲座从“大语法”的基础性概念谈起。施春宏教授指出,当下的语法研究需突破传统的用词造句观,探究“大语法”理论以便于解决语法系统的运作机制问题。施春宏教授特别指出,探讨语法系统的运作机制需要结构化、系统性的特定规则。接着施教授介绍了学界既往研究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若干认识及对汉语语法意合性的理解,重点讨论当下学界对“大语法”的若干理解,并进一步指出:凡语言的运算系统中必须具备的原理性的运作机制、规则性的结构方式和规律性的约束条件,都是大语法之法。由此从汉语语法的形态、句法、句子、语音(音系、韵律)、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初步归纳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征。
接下来施春宏教授指出各种语法研究本位观的思考中也蕴含着“大语法”因素,并特别指出“大语法观”本质上包括两类,即库藏式大语法观和运作机制式大语法观,后者学界关注得还不够。此外,施春宏教授还介绍了语言学界关于汉语语法是否属于意合语法的若干争议。
最后施春宏教授以构式语法和语体语法视野中的大语法为例进行阐释以充实理解大语法的性质、内涵和外延。施教授提到了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即“构式三观”:知识观、用法观、互动观,并指出构式语法的语法是一种“大语法观”,即凡是涉及形义配对的结构之法和使用之法及其限制条件、语用偏向,都是构式语法观视野中的语法。施春宏教授特别指出,“大语法观”并汉语研究所独有,但汉语是有特殊性的,在汉语的“大语法观”理论建构方面要注意到根本性体系性的运作。这些前沿性的观点为未来的“大语法”理论探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寇鑫教授代表师生对施春宏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寇鑫教授指出,施春宏教授在句式研究、汉语词法研究中都触及到了汉语语法的本质,并上升到了理论研究及方法论的探讨,对于整个汉语学界的语法的研究都是极有助益和贡献的。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老师和同学就汉语特点的可量化、如何进行语法理论的学习和展开语法研究等问题请教施春宏教授,施春宏教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师生交流气氛活跃且融洽。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