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皇冠9393体育平台中文系1979级校友,现任中华读书报总编辑。
刚开始给王玮总编发短信时,有点忐忑,年末了,最最忙碌的时候,他能抽出空来么?突然响起的电话,爽朗的笑声,洪亮的嗓门,让我有了一些期待,期待早一点见到他,期待他与山大、与文院的故事。
谈30年前的大学时光
王玮学长对山大的感情很深,去年79级中文系同学聚会他特意赶回母校。他笑着对我说:“学校变化很大呀,图书馆前的树、草都长起来了。当年我们离校时图书馆刚刚建成,还没使用。前面广场的花草树木还是我们种的呢。”他告诉我们受当时社会影响,学生们的思想活跃。在聊到当时的社团活动时他特别提到了79级同学办的“云帆诗社”:“诗社很活跃,有一次文史楼门前的两个壁报曾经办过云帆诗社的专刊,很受注意。另外,系里还有其他一些社团。我刚入校时,有一次到图书馆借了一册京剧剧本《梅妃》。结果没过几天,78级的一位师兄到我们宿舍找我,好像他们办了一个京剧的社团,他动员我加入其中,还特别神秘地告诉我,某天下午到239教室欣赏唱片,是四郎探母。那时,四郎探母还是大毒草。不过,我借剧本来看主要是看故事,其实对京剧并无兴趣。”
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中文系最为风光,可算是当时的“热门专业”,各个综合大学都是如此。79级的大学生进校后,整体的学校氛围还是延续了77级、78级的学习态度,那就是要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青春再夺回来。所以,当时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都拼命读书,倒是学校规定每晚十点半教室必须熄灯。学生们很多都自己接个灯泡在宿舍熄灯后看书。当然,这些自制的灯具被系里没收不少。王玮直言,自己并不是一个特用功的学生,但却很热心系里的集体活动。“各种体育活动我都跟着去帮忙,三年级的时候还成了校报的编辑。那时我曾经编发安排过我们同学的很多习作。当时发习作也有稿费,两元三元吧。我们宿舍的规定是,拿到稿费先请大家看电影。历城电影院每张票两毛钱,我们宿舍8个人要花掉一块六,剩下的钱就归自己。所以,我的办报生涯可以从大学三年级算起。”说完他就哈哈笑了起来。
读书报总编聊读书、谈新闻
王玮学长1979年考入山大,是我们常说的“新三届”。那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大家读书的兴致都很高,也很珍惜这样的条件。王玮说:“那个时候全社会都在读书。现在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改革开放要求人们解放思想、勇于思索、摆脱旧的思想桎梏,这为阅读求知、思想碰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外一个原因是‘文革’结束,国人被压抑了十年的阅读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王玮说刚上大学时,大家都拼命读书。他那个时候年龄比较小,也读不了什么有深度的书,看的基本都是小说。每个学生有四个借书卡,一次可借四本书。过不两天就又去图书馆换书。那时他的读书可算是囫囵吞枣,有时一个小时就读了100页。但是工作后就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也没有这样的心境了。“一生中再也没有能够像在大学里一样的读书机会了!读的书也是最多最有质量的。”他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多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将受益终身:“大学精神面貌的体现主要是人文方面,人文底蕴的积累需要长时间地读书。”他希望我们能够多读些人文类的书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当我告诉他现在山大的读书氛围仍然很浓,占座看书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学院还举办“读书月”“晒书日”一些传统读书活动时,他很欣慰,也很感兴趣。“现在能有这样的读书氛围还真是很好很难得的一件事”,他如是说。
王玮学长说,自己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北京高校的新闻院系。他认为山大的新闻和中文合在一起是很好的做法。他觉得新闻系学生第一、二年应该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文、史、哲、经济、法律等专业学习,到三年级以后再学新闻专业的知识技巧。当被问到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时,他表示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国家的发展充满热情,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作为记者首要的要求。其次,他认为思想的成熟、丰富也很重要,这跟阅历有关,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需要成长的。当然,一个好的记者还要多写多看,写是基础,人文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好的新闻人,要了解被采访者的领域,要能交流,能够在一个层次上交流:“你要问自己,你是否了解他,对他的领域,起码要做到感兴趣。”
王玮学长还给了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第一,是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充满兴趣?第二,要多写,人物报道、访谈,不一样的东西都要尝试。第三,书籍要多涉猎,不光读新闻的书,人文方面的书,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多看,多看好的报纸,多体会优秀的作品。“新闻是有前途的专业,你们要有信心”,他笑着鼓励我们。
老实说,絮絮叨叨三个多小时的对话让我受益良多。一位老学长,腾出近乎一个下午的时间接受菜鸟学妹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我们几乎从来不知道的山大,循循善诱的教导,中肯有益的建议,衷心地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