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全:我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
2005年秋,我获得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机会,赴英国留学,学校是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谢菲尔德大学,学习教育政策与实践专业。2006年10月,结束了13个月国外的学习生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一直忙碌繁杂的工作,异国的生活剪影也逐渐由彩色变成黑白色,并逐渐在脑海中淡忘。如今回首五年前的留学生活,我也在思考:这一年多的生活是怎样的,给我留下了什么,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如何度过呢?
记得2005年9月初到英国的那个夜晚,我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出西斯罗机场,由于错过了学校接站的时间,我找到一个家庭旅馆(B&B),已是午夜时分但院门并未上锁,当我走进小院轻敲窗户玻璃时,倒是把灯下看书的房东吓了一跳。我说明来意,对方抱歉地告诉我他家已经客满。见我踌躇,热情的房东为我联系了另一家旅馆并亲自送我过去。第二天一早匆匆赶往伦敦长途车站(Coach Station),在售票窗口被告知上午的车座位都已预订,只有下午的票了(英国人大都通过网上预订,直接打印车票)。从伦敦到谢菲尔德要三四个小时,由于当天是报到的最后一天,我必须在学校下班前赶到,下午的车肯定来不及了。在我的一再解释下,售票员答应先卖给我一张票,让我去碰碰运气,看是否有空位,并答应可以退票。我守候了两班车,终于有司机告诉我他的车有一个空位。我当时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看着窗外的风景,一路来到了谢菲尔德。
谢菲尔德坐落于南约克郡,是英国第五大城市,人口50多万,是一座环境优美、和谐融洽的大学城,记忆中总有满地盛开的鲜花和人们文明谦让的笑容。那天终于赶上了报到的末班车,领取了宿舍的钥匙和一大摞介绍材料,他们的迎新工作没有国内那么热闹,但做得细致周到。来到宿舍,一座三层红色砖墙小楼,每层五间,称为一个Flat,两个公共卫生间和一个很大的厨房,与我分享这个Flat的包括一个英国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马来人,还有一个伊朗人。我们一起做了四个月的邻居,关系十分友好。后来我搬出了这个宿舍,联系逐渐少了。如今回忆起大家在一起做饭、聊天的场景,还是十分温馨而难忘的。
在谢菲尔德大学的第一节课认识了后来陪伴我一年的老师和同学们。老师都很和蔼可亲,上课方式与国内也大不相同,最大的体会就是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或使用PPT,或使用黑板;或提问,或探讨,没有定式;桌椅全部都是可以活动的,根据需要围成不同形式;课程内容没有固定教材,每节课都有几页纸的讲义,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课后阅读的书目。每周的课程并不多,上课的时间都是老师和学生约定好的,但每周的学习任务非常重,主要是课后需要阅读的书很多,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的人,困难很大。再就是论文压力也很大,我读的专业共分四个课程模块(module),每学期两个,学期结束时每个课程写一篇论文,上课加写论文的时间不超过四个月。四个课程全部结束时时间过去了8个月,必须完成四篇中等篇幅的论文;最后四个月是用来做毕业论文的。一年的硕士课程,就是在读书和写论文中度过的,非常辛苦。
当然,英国大学的校园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学校最有人气的地方就是Students Union,这里有酒吧、咖啡厅、商店、以及各种为学生服务的部门,基本上都是学生自我管理,价格便宜,服务周到。每天经过Union时都被这里各种社团活动或琳琅满目的广告所吸引。由于自己是个很无趣的人,所以参加的活动很少。我常参加的还是学生会组织的Day Trip,就是那种一天的短途旅行,这一年期间利用周末也去了不少地方。记忆中每一个城市和小镇都是那么精致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又是那么惬意而自然。
啰嗦了这么多,没有一点头绪,现在谈谈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和感悟。
首先是英国社会的和谐。虽然人口位居英国第五,在谢菲尔德,除了市中心,城市里没有熙攘的人群,但街道狭窄,车流也不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英国人的谦让,似乎大家都有足够的耐心,排队是必须的,不会加塞。有一次没有注意到排队的人群拐了好几个弯,直接站在了第一队后面,这时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嘴里小声说着:“Queue,queue”,我才意识到自己加塞了,连忙致歉。如果在十字路口人车相遇,车辆总会自觉地停下,司机友善得摆手示意行人通行,人行横道更不例外。在学校里遇到认识不认识的学生或老师,大家都会说声“Hi!”。在这样的氛围中,每天心情都是很好的。这样的和谐,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的大街上总是有成群的或零散的鸽子漫步,遇到行人从不避闪,因为没有人会伤害它们。在每一座公园里都能看到野鸭和天鹅在水中嬉戏、在草地上休息,即使走近,它们会好奇地端详着你。我常去附近一座公园看人们喂野鸭食物,大片的野鸭和鸽子抢食的场景十分壮观。还记得湖边一位钓鱼的老人,总是将钓上来的小鱼小心地放回湖中……
英国人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我的几位任课老师,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Chris是我们的Coordinator,相当于班主任,工作非常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负责,只要有事情找她,都会约好谈话的时间,认真在日志上做好记录。她也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她对我可以用“威逼利诱”来形容:先是启发我、鼓励我,后来发现我距离要求很远,便严厉地告诉我这样是无法毕业的,必须延期;当我痛下决心有所起色时,她又给我极大的鼓舞和称赞,我能够顺利毕业真的要感谢她。我还曾邀请她来中国,差点连这样的承诺也忘记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一次“举报”:我的一位中国同学的论文指导老师名气很大,经常受邀出国讲课,无暇指导学生的论文,我的同学很是担忧。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Chris,并嘱咐她口头转达一下同学的担忧即可。但作为Coordinator的她直接将这一问题做了详细记录并反映给院领导。院里立即通知该教授,要求其停止其他活动,向学生道歉并加班指导。我的同学得知后更不安了,担心导师打击报复。没想到导师非常诚恳地道歉并真的加班指导了他的论文。这件事让我对英国人的不讲情面和责任心表示由衷地钦佩。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谢菲尔德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感受到国内与国外高校的差别: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在最初的几天里,学校的各部门,包括语言中心、心理中学、就业中心等一一向学生们讲解他们提供的服务。以后的生活中,所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工作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服务意识,没有利益,没有权利,有的是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关心。一旦有不满意的地方,大家还可以随时投诉(complain),而且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记得一次天夜晚我的宿舍窗户被小混混砸坏了,我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接下来,警察来了,学校打扫卫生的来了,修理工来了,还要为我派心里咨询师。这一系列的行动,都非常人性化,让我不得不佩服英国人周到的服务。
其实,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效率底下,一个小型建筑可能盖上好几年还没竣工,银行里排队很久都办不完业务;社会发展缓慢,许多制度规则一成不变;教育产业化导致培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等等。但作为留学生,主要还是学习对方国家的优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尽管自己一年的留学生活短暂,收获有限,但仅有的内心感悟还是可以指引自己,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