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19时,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主任、讲座教授潘海华做客新杏坛,作题为“再谈‘的’字结构及‘的’的语义功能”的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教授盛玉麒主持,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吸引了校内外二百多名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盛玉麒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的”字机构的研究曾是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做过的详尽的研究,成为汉语结构主义研究的经典案例。潘海华教授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分析这个选题,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新的学术思考,用新的理论、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对这一语言学的经典问题做出新的分析,一定会是一场有价值的学术创新之旅。
引言部分,潘海华教授回顾了语言学界对三个“的”的既有研究。朱德熙认为de3的功能是“名词化标记”,用在名词短语中间时,应该分析为“S的/M”,又考察了de2、de3不同音的方言,证明所有方言里定语位置上的状态形容词一律要名词化。有学者认为三种de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归并,最早表现在合并de1和de2的主张中,后来进一步主张de2与de3的合并。潘海华教授的观点是,普通话中de2和de3应该合并为一个de,标记谓语性语义,另把de3中引入论元的de单独归为一类。
之后,潘海华教授介绍了语义类型理论,它是一个用于语义分析的形式化的可操作模型,该模型将名词短语的三个可能的语义类型分别定为<e>、<e,t>、<<e,t>,t>,并且同一个成分可以不同的语义类型之间转换。他认为,汉语光杆普通名词是<e,t>类型,通过横向观察不同类型语言中的光杆名词发现,汉语光杆普通名词的突出特征是可以无标记地修饰名词或被名词修饰,因此汉语的名词应该是<e,t>类型,而不是朱德熙认为的<e>类型。他进一步论证道,普通话定中结构和句尾“的”是谓词性成分标记,可以把de前成分变为<e,t>类型,或者标记整个“的”字结构为<e,t>类型,句尾de的功能可能发生了向语气词功能的演化,这再次印证了de作为谓词性标记而非名词性标记的合理性。
互动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金立鑫就有关问题与主讲人商榷,线上的众多同学也积极发问。最后,盛玉麒感谢潘海华教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分享,充分肯定了他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汉语语法前沿可以研究的贡献。至此,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