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语言科学实验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谈语言推理的两种导航机制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01:25    作者:郝梦雪    点击:[]

11月28日晚,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做客皇冠9393体育平台新杏坛,作了题为“叙实性与事实性:语言推理的两种导航机制”的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张树铮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袁毓林教授通过几个有趣的例子,说明语言运用需要我们抓住语言表达提供的各种形式线索,利用各种语言推理机制,领悟语言推理的窍门。袁毓林教授称这一切的实现归功于人类内在性语言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词项与构式之中。本次讲座主要从语言的叙实性推理导航机制与事实性推理导航机制两个方面展开。讲座第一部分,袁毓林教授讲到斯金纳与乔姆斯基的论争,他认同乔姆斯基认为人天生有各种先验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能力这种观念。但是,在语言运用中,基于经验的概念结构是认知结构和语言能力发挥作用的基础性认知资源。袁毓林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言运用中的很多实际事例,证明制导语义推理的许多机制就内置于语言的词汇或构式之中。其中,具有不同的叙实性功能的谓宾动词和不同类型的反事实表达句式,为语言推理规定了方向、设定了轨道,从而成为方便人们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导航机制。袁毓林教授举了大量例子称,像“知(道)”等谓词,是主语所指意识到其宾语所陈述的某种事态是一种事实,即预设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为真;即使在前面加上否定词“不”以后,仍然如此。这种谓词被称为“叙实谓词”。而“疑(是)”等谓词是主语所指意识到其宾语所陈述的某种事态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假象或幻觉;即预设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为假。这种谓词被称为“反叙实谓词”。而“相信、坚持、认为”等谓词并不预设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最多只是表示主语基于自身的社会角色而对有关事情的一种主观立场而已。这种谓词被称为“非叙实谓词”。因为人类认知经验的有限性,听话人必须谨慎对待其信息的真实性。最后袁毓林教授总结,叙实性其实是语言表达的交互主观性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讲座第二部分,袁毓林教授重点讲述了“反事实表达背后的因果推理及其动力学机制”,他称“反事实思维”是现代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他以两个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的刑事案件,特别是两位原告诉状中的归因表达为例,说明了不同种族和人群在反事实思维的运用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系统性差异。反事实推理是因果推理的一种极端和夸张的表现形式。它把有关事实置于一个虚构的可能世界中,对其中的一个条件进行重新设想,推出跟已经发生的事情相反的结果;并且,据此进行归因,把一个必要条件认定为主要原因或充分必要条件,以便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因此,这种追求片面的论证方式,使得其推论的有效性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人们的心理上,反事实推理常常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人类天生对因果关系具有喜好,有时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袁毓林教授借用“力动态”的心智模式,称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就相当于一个拮动力直接作用于一个主动力。拮动力直接地、刻意地导致主动力改变其固有状态,这种力动态原型形态是语言中因果结构式的语义基础。人们可以借助反事实推理的因果动力学机制为既成事实反向假设另外一种可能性,从而平衡由既成事实带来的不良情绪,并且为未来的相似情境的行为进行规划和寻找决策依据。最后,袁毓林教授称,叙实性和事实性表达有特定的语义预设和蕴涵,可以作为语言推理的两种导航机制。它们在指导人们的推理和真值判断方面经常是有效的,但并不总是可靠的。互动环节,袁毓林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上一条: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召开 下一条:孔江平教授谈语言发声类型研究

关闭

版权所有:皇冠9393体育平台语言科学实验中心

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皇冠9393体育平台中心校区知新楼A区4层 电话:0531-8836128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