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校友们集体返校,总要到他们当年上课的教室里坐一坐。他们常常指着某个地方说那就是自己的位子,接着就会谈起当年哪个老师上课最有意思,或者描绘某门课程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有一次,当几十位鬓发班白的老校友们在他们班长的带领下,全体起立同声高喊“老师好”时,比他们年轻许多的我真的很感动。那一刻,我仿佛突然明白了校友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回到母校,明白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最有感召力。
不知道你的大学生活中,是否也曾有过那么一个让你常常怀念的课堂。讲文学史时,我曾给学生们谈到吴宓先生。1923年他在东南大学教书,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梁实秋南下游学,慕名听了先生的几堂课。回校后便在《清华学刊》上盛赞东南大学“学风之美”——“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尤其赞叹吴先生授课之精彩——“井井有条,滔滔不绝”,并感慨清华当时正缺少这样良好的教授云云。在我心目中,这就是好的课堂,尽管他们师生两人未必相识,但因了这样的课堂,就将两颗向上的心悄悄地连到了一起。雅斯贝尔斯说,好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觉得好的课堂也是如此。也是在今年的校友聚会上,一位学长曾动情地对满堂的人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要选择山大中文系,离开学校时间越长,我就越加深切地感到,这里对我来说是多么得重要。
所以,我们期待着校园里能有更多的让人留恋的课堂。让我们珍惜自己的课堂,努力建设咱们的课堂。如果我们一生中曾经有过那样一个课堂,在你最好的岁月里,天南海北的我们聚在一起,因为一门课程或专业,为了一段历史和人物,咱们曾一同聆听,一同追寻,一同欢笑乃至一同落泪,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多少年后,沧海桑田,许多东西都变了,但那样的课堂也许会温暖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