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1日上午,台湾大学教务长、著名学者何寄澎教授做客“新杏坛”,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模拟与经典之形成诠释——陆机< 拟古>为例》的学术讲座,并就同学们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院长、文艺美学中心副主任陈炎教授主持。
何寄澎教授认为“模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书写方式,他的讲座也围绕“模拟”的主题分三部分展开。何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中陆机之前出现的几种模拟状态。他认为,以贾谊为代表的一些文人使用的是“同情共感”的模拟方式,主要体现在“拟骚”作品里面,表达的多是与《离骚》相类似的抑郁和被疏远的哀怨;第二种则是汉赋大家扬雄所代表的“经典尊崇”式模拟,该种类型多为留名后世而作。傅玄则代表着“导正”型模拟,对原有经典的一种规戒和修正。
接下来,何教授对陆机拟古诗12首和古诗进行了比较:从技巧经营上来看,陆机拟古诗大量使用了对偶句式,并且增加了典故,在语法修辞上也日益注重炼字修句。从题材拓展角度入手,可以看到陆机拟古诗在诗歌意向、通感使用和素材增加等方面也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情致的转换也是陆机拟古诗的特点,既使得情感对象扩大,又增加了生命的感悟。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何教授针对陆机“模拟”理论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作了解释。“曲尽其义”是说陆机主张拟作应该尽量还原原作意旨;“新曲故声”指既要建立在原作基础上,又不能一味模仿;“经典尊崇”则是指对原作的尊重。
最后,何寄澎教授总结说,陆机在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建安文学到钟嵘《诗品》夸赞古诗“一字千金”,五言诗逐步被认识和重视,陆机拟古诗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自由提问阶段,陈炎院长就五言诗的节律问题与何教授作了交流,同学们也借此机会向何教授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得到了精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