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壹周刊》前总编辑陈贝琼女士做客新杏坛,在文史楼文艺美学报告厅为皇冠9393体育平台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记者的力量——媒体民办及之后”的精彩讲座。皇冠9393体育平台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陈贝琼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新闻从业经历:从《东方日报》到亚洲电视台,再到《壹周刊》,完成了从高级记者到总编辑的转变,成为当时《壹周刊》最年轻的编辑。在从事记者职业的二十年中,陈贝琼教授参加了许多重大的采访活动,包括1997年在法国南部访问刚卸任的香港总督彭定康,跟随前香港特首董建华访美等。
讲座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陈贝琼教授以“报导新闻=一份工作?”这一疑问为切入口,指出新闻是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社会第四权(fourth estate)。媒体要担负起监察、报导的责任,让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动向。陈贝琼教授用“社会因你而改变”这句话来形容记者和新闻的力量,并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来阐述其深刻意义,如她在1995年揭发了香港前警务处长在退休后违反政策规定,私自到某香港富商旗下任职的内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使得政府为防利益冲突作出政策调整,收紧了退休高官就业申请政策。
接着,陈贝琼教授讲述了媒体行业由“官办”到“民营”后的现状。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民营媒体会更自由,压力也更小,其实不然。陈贝琼教授指出,现在香港99%的媒体是民办,且以牟利为主要经营目标,与官办媒体相比,他们面临来自政府、广告商、读者、报社老板等多方面的压力,媒介的生存环境较官办媒体更显恶劣。同时,他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对读者负责,通过读者的认同感获得媒体和记者的自身价值。
最后,陈贝琼教授介绍了“自由记者(freelance reporter)潮流”和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资讯自由的状况。在美国,普通民众和记者可以自由地获得政府有关民生的文件资料;在大陆有《档案法》和《政府信息条例》;但中国香港地区目前只有公开资料守则(Code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信息公开法规的缺失给在港民营媒体获取政府信息造成了阻力。因此,她认为“自由记者”及其非牟利组织的支持将是未来媒体一个不错的发展走向。此外,陈贝琼教授还特别指出了记者的特殊性:把所见所闻的消息化为有意思的资讯(To make sense of it),一个好记者的标准是广博的识见、专业和诚信,给同学们以极大启发。
讲座最后,陈贝琼教授和现场的师生进行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冯炜老师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并表示陈贝琼教授此次讲座观点新颖、立据充分、理论境界高远,对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讲座历时两个小时,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杏坛名帖:陈贝琼,1990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资深传媒人。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及管理工作20年。曾任香港《壹周刊》总编辑,《忽然壹周》社长。擅长财经新闻和深度调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新闻年鉴》港澳台部分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