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两点半,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青年教授杨治宜做客我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606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流沙上的绮楼:柳亚子与南社的民族主义”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院教授李开军主持。
讲座在李开军对杨治宜求学生涯和主要研究方向的简短介绍中开始,接着杨治宜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切入,探讨了南社的文学观。首先,她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白话诗歌与南社倡导的文言诗歌之争,探讨了功利主义与文化主义这两种文学民族主义的立场;其次,她以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为例,讨论文化主义立场内部的矛盾;最后,她以南社主任柳亚子对白话诗歌的态度转变为线,讨论了文化主义阵营的分化与失败。
在讲座中,杨治宜认为,中国对文言文学传统的继承体现了“文化主义的民族主义”观,进而谈到南社旧体诗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关系。她认为南社是凭借旧体诗词结缘的现代文人社交网络;它的组织是松散的,但在政治、文化、思想上有一定的共性,因此也具有与新文化运动相抗衡、试图以保存传统文化文学精粹来建设新民族文化文学的共同理论趋向。其中,杨治宜重点提到南社代表人物柳亚子的部分主张及其对旧体诗的态度变化,从柳亚子的转变出发分析南社与新文化运动的渊源、纠葛及其自身的分裂原因。态度上,柳亚子对白话文先是反对,后转为支持;创作中柳亚子却以旧体诗为主,几乎没有白话诗留存。杨治宜谈到,这种矛盾让柳亚子所写作的旧体诗成为缺乏理论根柢与自信的文学,恰如在流沙上建造的绮楼。
在互动阶段,我院师生纷纷提问。李开军与杨治宜就诗歌形式的伦理性展开深入探讨,同学们提出“南社解体后成员的创作状况”、“新文学在大众中普及程度”等问题,现场讨论非常热烈。最后,讲座在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杨治宜与我院师生合影留念。
杏坛名帖
杨治宜,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青年教授。长于比较文学、美学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曾致力于研究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哲学中“自然”之作为美学与伦理学的理念,目前专注于中国20世纪古典诗歌的研究。在《通报》等重要汉学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学术观点在国外汉学界有相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