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18时30分,皇冠9393体育平台荣聘教授罗贻荣做客第324期“新杏坛”,在知新楼A620室作学术讲座,题为“论戴维·洛奇天主教对话小说”。刘林教授主持讲座,刘晓艺教授等三十余位硕博研究生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刘林教授介绍了罗贻荣教授在英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是在戴维·洛奇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罗贻荣教授在洛奇小说、文论方面研究精湛,曾对洛奇做过多次行访谈,翻译其15部小说,发表过众多研究成果。
罗贻荣教授的讲座通过提问方式介绍了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为什么有人说洛奇小说是“天主教反小说”,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天主教小说?第二,在天主教文学面临危机和挑战时,洛奇如何探索革新之路?第三,什么是对话小说?什么是天主教对话小说?第四,洛奇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了哪些小说修辞手段,将对话的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第五,和传统的天主教文学相比,洛奇的革新之路走了多远?第六,洛奇天主教对话小说中,对话各方有什么样的改变?它们又达成什么样的妥协?第七,洛奇的天主教对话小说是否能代表天主教文学的未来?第八,为什么洛奇小说写的是天主教,但不是天主教徒的读者也喜爱?
首先,罗贻荣教授介绍了洛奇以《治疗》为代表的天主教长篇小说,并指出学界对洛奇作品是否为天主教小说有所争议。罗贻荣教授认为,此类小说中背离传统与坚守传统的要素共存,且二者之间产生了对话关系。
其次,罗贻荣教授从“对话”一说的理论来源与现实来源入手,就对话的天主教和对话的小说进行讲解。罗贻荣教授认为,洛奇天主教小说写作的新方式是“天主教对话小说”的写作方式。“对话小说”来源于巴赫金的对话叙事或“复调小说”概念,是一种综合多种创作方法、体现不同思想文化的写作方式。天主教对话小说是对话思想和对话小说概念在天主教小说中的应用。
最后,罗贻荣教授聚焦于洛奇天主教小说的对话修辞,分析了六种具体的对话修辞。第一,洛奇对《圣经》中的人物原型进行了本质意义上的改造和置换,反其道而用之,背离了天主教文学的传统人物模式。第二,洛奇置换了因果逻辑的U型结构,颠覆了天主教小说传统的罪罚模式和救赎模式。第三,洛奇天主教小说中包含朝圣等许多协商的隐喻,第四,洛奇小说展示了和而不同的对话关系,滑稽模仿要表达的意义跟它所模仿的对象相反,模仿者与被模仿对象就此形成和而不同的对话关系。第五,洛奇采用了众声喧哗的“双重变角反射”,既表现了不同观点、立场之间的大型对话,也表现了人物自我对话的微型对话。第六,洛奇的作品是邀请读者参与的元小说,突破了传统天主教小说写作方式的单一性模式。
综上,洛奇小说创作实现并超越了玛丽安·克劳对天主教小说发展趋势的预测,代表着天主教小说发展的未来。洛奇的天主教小说以新的样貌参与天主教文学新规范或新写作方式的探索,是与人文主义协商妥协的产物,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互交叉、吸纳、扬弃、修正、整合后的天主教小说新话语或新写作方式。这一研究可以加入与其它天主教小说写作方式乃至其他派别信仰小说的对话。
刘林教授代表师生对罗贻荣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认为讲座内容丰富,思路新颖,完美呈现了洛奇小说不同于《小世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维度,揭示了洛奇小说创作的神学内涵。讲座打通内容与形式的壁垒,将二者融洽无间地结合起来。
提问环节中,罗贻荣教授随后回答了两个问题。其一,为何称《治疗》等小说为“天主教小说”而非“基督教小说”?罗贻荣教授提到,写作论文的起因是对洛奇小说的翻译与修订,选用基督教概念的确会有更大的涵盖面。但在一方面,洛奇小说被称为“天主教小说”已是英国学界惯例;另一方面,洛奇将天主教与基督教明显区分,天主教对英国的影响更大,天主教比新教或基督教更多保留了传统。其二,洛奇的小说如何体现“作者的消失”?罗贻荣教授认为,“作者的消失”指作者权威的消失而非作者完全的消失,巴赫金的复调性指作者放弃自身作为唯一权威的存在,让自身声音与众多参与者的声音平起平坐。
至此,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