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14时30分,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张沛教授做客第309期“新杏坛”,于线上做学术讲座,题为“匣子、指环和契约:‘威尼斯商人’的爱情故事”。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林教授主持,罗贻荣教授、刘晓艺教授、叶杨曦副教授、陆浩斌助理研究员出席讲座,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语言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400余名研究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刘林教授简要介绍了张沛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主讲人张沛教授随后对讲座做出三点说明:首先,他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其次,他认为文学研究无论强调什么方法,都不应脱离文学本身,最后,强调莎士比亚是“经典中的经典”(布鲁姆语)。在此基础上,张沛针对《威尼斯商人》这一文本展开了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
首先,张沛讲述了“匣子的故事”,通过对女主人公鲍西娅的身世及处境进行剖析,他指出金、银、铅三个匣子对应鲍西娅的三种身份,是欲望、权利及爱的象征。匣子代表着父亲与鲍西娅的契约,巴萨尼奥通过了匣子的考验与鲍西娅订婚,因而破除了父亲对鲍西娅的封印。之后,张沛聚焦于“指环的故事”,这枚代表爱情婚姻之约的指环是鲍西娅与巴萨尼奥订立的新约,它取代了匣子的旧约成为新的意志。同时,张沛注意到指环的新约也建立在巴萨尼奥与挚友安东尼奥爱盟的基础上,即依托于男性主导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可以被看作一对威尼斯的爱人。最后,张沛讨论了“契约的故事”。不同于前两项生发于爱的契约,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契约因仇恨而生。鲍西娅为了保住巴萨尼奥的爱做出了帮助安东尼奥的选择,进而改造了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的爱,使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命运各得其所。
主持人刘林教授代表与会师生对张沛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做出点评。首先,他同意张沛教授在开场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研究思路,同意比较文学研究应是一种语文学基础上的阐释实践;其次,他认为莎士比亚经受住了各个历史时期理论潮流与批评趣味更迭变迁的考验,历经六百年而屹立不倒,其丰富内涵被不断挖掘,如马克思认为戏剧发展方向是“莎士比亚化”:“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最后,他认为本讲座将《威尼斯商人》中的三个故事组合起来,用契约关系梳理和阐释三组人物关系,用U型结构阐释戏剧结构,延续了莎评史上的人文主义传统,又新见迭出,精彩纷呈。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张沛教授对互动点评做出回应与补充,针对师生提出的延伸问题予以耐心解答,涉及青年学子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外语能力、文本细读、方法、问题意识)及《威尼斯商人》的几处细节问题。讲座气氛融洽,讨论热烈,参会者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