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19时,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弘做客第298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胡说八道’——丝路上的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教授李剑锋主持,文艺美学中心教授程相占等出席,近百位师生参与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李剑锋讲述了张弘与母校皇冠9393体育平台的渊源与情谊,简要介绍了其学术成就,对张弘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张弘介绍了自身的求学历程,回忆硕士与博士阶段在皇冠9393体育平台就读的经历,对皇冠9393体育平台百廿校庆表达了衷心祝福。
讲座伊始,张弘以讲座主题中“胡说八道”的语义构成及其历史溯源为切入点,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中原文明与各游牧民族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张弘简述了自先秦时期以来中原文明与各游牧文明的历史起源、地缘关系等总体概况,并以“胡”一词概念范围的流变为线索,构建了两种文明各自演变以及彼此交流互鉴的动态历程。
接下来,他结合中外学者的史料考证、古代文学样本等材料,概述了两种文明彼此碰撞交流的历史脉络与重大事件。以秦朝、西汉与匈奴、大月氏等部族的军事纷争为代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及其重大意义;以西汉时期大月氏民族对佛教引入中原的重要作用、唐代“昭五九姓”的粟特人种作为商业民族对唐流行风潮的引领等为案例,讲述了胡人民族在中原文明建构中的种种参与以及贡献。张弘指出,中原民族构成中广泛存在并频繁变化的民族杂居状况使中原文明包含了许多胡人民族的文明成分,它们始终以各种不同的样态实现着互动。
最后,张弘以其研究专长之一——佛教哲学为个案,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阐释佛教哲学中的四谛“苦”“集”“灭”“道”“因缘”与“五蕴和合”的佛教世界观以及抵达“涅槃”的“八正道”“戒定慧”等概念。他指出,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由于胡人信徒在佛经翻译中的语言障碍,导致汉译佛典存在意义偏误,也使中原人的理解产生困难。他认为,这一个案提供了从思想史、宗教史、民族史、传播史角度考察“胡说八道”词源的一个视角,但从语言学历史考证的角度上看还存在证据链的断裂,张弘也表示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文献排查,期待发现更多的历史线索。
李剑锋代表师生对张弘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认为本次讲座主要从三个层面关注了中原文化与胡文化的关系。首先,从民族史的角度理解“胡”在不同时期的指称,对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供考察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胡”的概念。其次,论述了古代作家作品如《琵琶行》《西厢记》与“胡”的密切关系。最后,关注了胡人对中华文化,包括文学、音乐、佛教等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指出,此次讲座丰富了同学们有关胡文化、佛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典籍阅读、学术方法,乃至人生道路方面给同学们以启迪。此外,两名同学分别就汉译佛典研究方法与主讲者的求学历程进行了提问。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