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14时30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志翘做客我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620作题为“隔绝则互损,沟通则双赢——漫谈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的关系”的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副教授刘祖国主持,皇冠9393体育平台杨端志、徐超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宋开玉教授到场参加。讲座开始前,刘祖国对董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地介绍了董先生的学术成就。
讲座伊始,董先生对今天要讲的主题作了简要说明。他先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谈起,引用季羡林先生的说法,指出二者思维模式的差异。并通过列举医学、戏剧、绘画、文字等例子,证明东方是综合思维,长于实用;西方是分析思维,长于理论。由此,他进一步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研究也会明显体现东西方综合与分析的差异。
接下来,董先生举例分析了训诂学的实用性、综合性和汉语史研究的演变历程。通过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早期语言学著作的性质进行分析,并列举“齐紫败素也”中“紫”的训诂和“抱之山中”中“抱”的训诂等,指出训诂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不为语言分析研究本身。对于汉语史的研究,董先生表示,汉语研究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研究理论的影响,有利于精细地找出汉语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但也一度将语法研究纯粹形式化,不能顺利解决汉语问题。因此,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对传统的中国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西方文化要批判地吸收。
此后,董先生结合具体例证阐述了训诂学和汉语史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汉语史研究必须重视训诂。他通过列举一系列汉语史研究者在训诂方面曾犯的错误,指出摒弃训诂学的汉语史研究,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另一方面,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同样能为古文献训诂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样,他也通过列举几个在训诂中利用汉语史研究成果的例子,对这一方面展开了详实而生动的论述。董先生总结到,训诂学和汉语史虽然产生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有着各自目的及研究内容,但它们的研究对象都主要是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语言材料为依据,因此二者又存在着难以截然分离的密切联系。在提倡多学科融合的今天,更应该将汉语史研究与训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在提问环节,董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与大家分享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讲座最后,刘祖国对董先生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