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7点,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彬做客我院“新杏坛”,以“基于实验语音学的情感声韵特征分析”为题,在知新楼A706室举办了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教授盛玉麒主持,以腾讯会议为媒介进行互联网实时直播。除我院、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教师、研究生在线聆听之外,还有境内25所高等院校以及来自伦敦艺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的学者、研究生80余人,通过实名登录会议账号,共同实时分享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盛玉麒对李彬的研究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疫情期间支持参与本次“新杏坛”讲座表示欢迎和感谢。
讲座的第一部分,李彬以“欢快”、“呜咽”、“怯怯”和“咆哮”四个形容声音的词为例,引导听众对语言交际中词汇的情感声韵关系进行思考。随后,通过情感语音数据库中五个不同的音频,直观地说明了人可以通过语音对不同的情感做出判断。接下来,李彬又引导大家进行了简单的声音情感测试,播放了三段不同的英文语音,让听众判断三段语音哪个听上去更具有权威性,结果显示调门低的语音从感知上更具有权威性,而高调门语音相对缺少说服力。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李彬介绍了语音学家O’Hala 《声音的密码》一文中的研究内容。
讲座的第二部分,李彬指出利用语音学方法研究情感声韵特征主要从发音、声学和感知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对象为辅音、元音和韵律,研究时要注意声调语音和非声调语言的差异。随后,李彬通过发音器官侧切图简要介绍了发音的生理机制和不同情感下发音器官的变化。她提到,利用语言学相关软件可以将声音可视化,通过参数直观反映各种声音线索,例如调门高低、气流强弱等。之后,李彬介绍了The Brunswikian Lens Model,一种阐述发音编码和感知解码关系的语音学模型,编码方可以通过不同声学线索表达复杂情感,解码方通过捕捉声音信号来处理情感信息。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声学信号与情感信息具有关联性,通过声学参数可区别不同的情感模式。然而这种关联性并非一对一,而是有相似或交叉的部分,需要利用其他维度上的参数辅助区分。
在第四部分,李彬从编码和解码的角度介绍了学术界已有的情感声韵研究成果。她重点强调,汉语这种声调语言的研究方法与非声调语言不同,早期赵元任先生曾提出汉语语调研究要注意到具体音高变化、整体音高变化和音高范围。通过研究,他得出汉语可以通过连续声调叠加传递情感信息的结论。另外,李彬还以具体实验数据为例,简要介绍了李爱军教授《情感语音的编码与解码》一书的研究内容。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李彬简要介绍了自己所做的情感声韵研究。她发现过去的印欧语系研究中,语音线索和发音人的个性之间并没有统一关联性的结论,为了观察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非母语者,李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语音个性判断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粤语区人对音高的改变更加敏感,相对于语速的快慢,音高更容易影响他们对发音人个性的判断。最后,李彬强调实验语音学视角下的情感声韵是目前学界相对前沿的研究领域,在人机互动、司法鉴定、言语障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我院老师刘文通过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提问,并就讲座内容的细节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盛玉麒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高度评价了“腾讯会议”这一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充分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国际化”大趋势的新模态,同时感谢我院科研、办公室等参与组织、系统维护、保障服务等工作的周密细致。最后,盛玉麒再次对李彬精彩的讲述表示感谢。同学们纷纷留言感谢李彬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杏坛名帖
李彬,女,山东济南人,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音学、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言语治疗。教授课程本科有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基础、语言学通识课、第二语言习得、学术论文写作、毕业设计等;研究生课程有第二语言习得研讨、语言与文化、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等。主持多项政府大型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SSCI检索期刊如Journal of Phonetics,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Pragmat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等,以及国家社科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如《语言科学》《中国语音学报》《中国康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