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院“山海情牵”民族地域文化调研团队员前往全国多地开展文化调研,通过实地探访与考察,探寻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共性。8月24日,调研活动如期结束。在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活动中,调研团成员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活动初期,调研团成员聚焦人文景观,奔赴各地领略地方文化,感悟民族智慧。在深入接触与体验彝族非遗文化的过程中,队员们与非遗彝族服饰第五代传承人松德英展开访谈,向他了解到了彝族服饰的制作流程,领悟到了蕴含在其制作工艺中的特殊寓意和民族个性。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林芝三市的逐一考察,队员们在走访中亲身体会了当地的民居特色和饮食习俗。从当地居民便利的日常生活中,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我国的发展实绩,体悟到了“各族人民相亲相爱,茶和盐巴永不分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调研上海文化的进程中,队员们细致观察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细节,并体会到了其中映射的浓郁海派文化特色以及上海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初期的一系列考察实践,为后续调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与流程改进指导。
随着调研活动的展开,团队成员逐步深入社会现实,关注技艺传承困境,深思发展痛点,并提出可行建议。在赴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调研当地建筑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队员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当地吊脚楼建筑艺术和柚子龟制作工艺面临的后继无人窘境,切实体会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机制等因素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考察濮阳杂技的过程中,队员们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深切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濮阳杂技传承事业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在调研层次不断深化阶段,团队成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弘扬地域文化贡献青年力量。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土家族哭嫁歌、撒尔嗬仪式等文化现象和民俗历史,探寻习俗背后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崇拜,并针对土家族女儿会的现代转化进行案例研究,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经过多次实地参观和资料学习,团队成员主动参加了山东博物馆的讲解活动,将理论融入碑刻、壁画等文物的解说之中,为文化传承和历史科普工作添砖加瓦。
寻文化之美,铸民族之魂。在实地调研考察中,“山海情牵”民族地域文化调研团成员深入了解体会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情与文化个性,同时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索了其中的文化联系与民族共性,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具体直观的理解。未来,调研团成员将继续以步履探索祖国大地,考察地域特色文化,在领悟民族智慧的同时为文化的寻根和传承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