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昌,男,1985年生。我院中文系学士、硕士,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2016年9月进入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研究所工作。 |
2003年9月,在父母的陪伴下,我第一次站在了山大的校门前。望着一片蔚然而深秀的校园,内心的欣喜自不待言,然而我又有些许紧张。虽然历经十年苦读我终于考入了心仪的大学,但是我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过去的成绩已然过去,未来的道路虽然充满希望但也有着无数的未知与挑战。
新生报到的地点在小树林。“一个多么朴实的名字啊”,我想,“在文史见长的百年山大的校园里,竟然有这样一处地方,它有着一个不附风雅、可爱可亲的名字,是否也是一种返璞归真呢?”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我来到了小树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法桐遮天蔽日,营造出一种庄严静谧的氛围,而枝头喜鹊的嬉戏又为这里平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里。
林中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新同学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在各自学院的“摊位”前排队办理报到手续。我来到了皇冠9393体育平台的“摊位”前,在学长和老师们的热情帮助下,办好了手续。有人告诉我小树林旁边的那座“其貌不扬”的建筑便是文史楼,是我们学院所在的地方。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我和山大的缘分开始了。
军训后我被分到了中文国家基地班学习。四年的本科生活充实、紧张也不乏快乐。在这里我得到了良师的教诲,亦得到了益友的陪伴。在学习本专业繁多的课程间隙,我还能有时间培养爱好,选修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临近毕业,我获得了保研资格。本科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了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等新兴语言学分支,我找到了一个将专业与爱好相结合的领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语言学。
2007年9月,我步入了研究生阶段,还是在熟悉的山大校园里。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勤奋让我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知之愈深,爱之愈切,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也越来越强烈。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做一名科研教育工作者。研究生毕业时,父母来接我,车子在校园林荫道缓缓穿行,驶过文史楼,驶过小树林,驶过图书馆,驶过广场草坪,终由西南门而出,那时,我竟没有毕业的欢愉,有的只是离家的惆怅和不舍。山大的培养使我有能力获得去香港理工大学留学的机会,在那里我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2016年的9月。我又一次站在了校门前。过去从校门里进出,我是学生,是校友,今天再跨入这个校门我便是山大的一名教师了。理想实现了!与刚上大学时一样,我知道这仍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又一次从小树林走过。法桐依然高大茂盛,人气依旧兴旺,我感受到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十多年了,树应该是粗了一圈了吧,朝夕相伴那么多年,一切发生在潜移默化间,我也不是那么确定了。树木笔直地生长着,直指云天,皆已是栋梁之材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我成了一名教师,加入了树人者的行列,而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待树之人呢?学无止境,在山大的校园里,我愿永远做一个学生,愿在老师们的教诲下继续成长。气有浩然,我又不能只做一名学生,在我的心中有使命感在,那就是沿着老师们开辟出的道路继续前行。
学院早已从文史楼搬到了知新楼。如果说厚重的文史楼是老一辈学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见证,那么巍峨的知新楼则是继往开来、蓬勃进取的象征。我觉得“知新楼”这个名字特棒。“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是不忘历史,是继承,是知本;知新则是勤奋探索,是进取,是发展。
我又能天天漫步小树林了,这于我是怎样的幸运和幸福!我当感恩、珍惜、勤奋有为,为母校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实现个人的抱负。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初次站在校门前欣喜而紧张的我,想起了研究生毕业离校时惆怅而不舍的我……回家了!愿以山大为家,不再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