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皇冠9393体育平台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选自《求是》杂志2013年第23期
当下,不少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在“兜圈子”:只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到圈子之外的普通读者身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好、不重要。相反,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多数文学研究只在“内循环”式研究的一条道上走,不考虑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割裂了作品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今天的文学研究之所以单调乏味、缺少活力,恐怕与这种做法有很大关系。
文学研究离不开“理想读者”。所谓“理想读者”,并不是大众眼里高不可及的专业评论家,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普通读者。很多情况下,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作家作品实际效果的,首推普通读者。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参与”文学活动。所以,普通读者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很有必要。同样,作为文学研究的“大头”,文学历史研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大量普通读者身上,看他们所传递出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因为普通读者才是更准确、更真实、更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但要重视专业评论家写的文学史,还要关注并写出大众的、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史。
文学研究一旦走进普通读者,就会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我国现在每年有3000多部小说问世,但生产、销售、传播、阅读等情况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比如,那些畅销小说是怎样出炉并引发轰动效应的?这些小说主要在哪些方面引起当代读者的兴趣或关注?怎么看“策划”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普通读者的“反应”和批评家的评论之间有什么不同?小说如何影响普通读者的精神生活?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下功夫琢磨,研究透了,弄明白了,是很有意义的。再比如,社会各阶层文学阅读状况,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中小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电视、广告中的文学渗透,甚至四大名著、古代诗词对当代精神的影响,等等,都可以做专题调查研究,也同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当前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文学阅读情况,包括农民、城市白领、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的文学阅读调查;一些重要文学类型的接受,如诗歌、武侠小说、打工文学等的接受情况;文学经典在社会的传播、阐释、变异的状况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因此,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走进社会大众,是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做到这一点,既要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又要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访谈、问卷、个案调查等方式,通过大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充分论证文学的社会“事实”。只有进入粗粝但丰富的现实生活,文学研究才能接通“地气”,把最真实、最生机勃勃的一面还原给作家和研究者,从而打开束缚创作灵感的“绳扣”,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