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3时,山东金石协会会长、山东博物馆研究员赖非做客第374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从云峰刻石到‘书法环境——类型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郑训佐教授主持,皇冠9393体育平台徐超教授、李剑锋教授、陈硕副教授、姚文昌副教授,皇冠9393体育平台新闻传播学院谢锡文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陈钝之出席,吸引了数十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郑训佐教授简要介绍了赖非研究员的治学领域和研究成果。赖非研究员历任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田野考古与古代石刻研究,著有《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合著)《山东新出土古玺印(并释)》《书法环境—类型学》等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郑训佐教授提到,赖非研究员常用一副对联介绍自己的学术史:“一篇归纳,两篇划分”。介绍完毕之后,赖非研究员为大家进一步阐释了这副对联的含义。
首先,赖非研究员介绍了云峰刻石。云峰刻石是对天柱山、云峰山、大基山、玲珑山这四山刻石的总称,刻石主持人是郑道昭、郑述祖父子。赖非研究员对山东境内云峰诸山刻石的现存实物、位置关系、书写风格、作者归属等问题进行详尽说明,并以大量图片展现了云峰石刻的分布情况及具体拓片样貌,例如天柱山的《郑文公上碑》《东堪石室铭》,云峰山的《郑文公下碑》《左阙题名》《右阙题名》等。赖非研究员指出,云峰刻石是北魏时期大规模的成熟作品,是了不起的物质文化遗存,同时,也在书法层面代表了魏书的最高水平。
之后,赖非研究员分享了从对云峰刻石的个案研究到“书法环境——类型学”的思考过程。传统观念认为云峰刻石皆是郑道昭所书,但是在后续研究中发现并非如此,《论经书诗》拓片便是重要的证明。由此,开始将云峰刻石进行分类,再由云峰刻石上升到对书法史的分类。书法史可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典型类型、美术类型和通俗类型。
最后,赖非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书法环境—类型学”。赖非研究员指出,在对书法环境类型进行划分时,要根据作品的功能验证作品的风格。环境决定功能,功能选择类型,不同的环境层次、区域、个体要求造就不同的作品。同时,赖非研究员以自己在陵阳河流域的考古经历说明了书法、图画和文字三者同源,书法本质上是对美的追求。
郑训佐教授代表师生对赖非研究员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郑训佐教授指出,赖非研究员开场便以一副对联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再以云峰山的刻石文字作为基本资料,延伸至环境考察,展现了他作为考古学家的精神风貌和独有气质。
在互动环节中,姚文昌副教授就云峰山刻石上石过程向赖非研究员提问。陈硕副教授则请赖非研究员从自身学术经历出发,分享如何更好地结合实物进行金石研究。现场同学就云峰刻石作品与刻石位置的关系、不同刻石材质与刻石风格的关系、云峰刻石的刻工研究、如何利用石刻资料等方面提出疑问,赖非研究员一一耐心解答。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