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2时,上海大学皇冠9393体育平台院长刘旭光教授于知新楼A座906室作题为“论‘审美’的运作机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杨建刚教授主持,韩清玉教授以及校内外三十余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杨建刚教授对刘旭光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代表性学术成果以及他与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深厚情缘。
随后,刘旭光教授从美学研究的思路谈起,认为美学研究必须进行机制建构,对原理性的问题作出回答,而不是将原有的现成观念消解,重新回到经验主义。接着,以桌上的水壶作为审美对象,刘旭光教授引出问题本次讲座的论题——“什么是审美?”
刘旭光教授认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为现代美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原则,即审美是要达到某一个目的的一个行为。因此,就具体的审美活动而言,其首先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能力以“审美”为目的被统摄为一个合目的性的结构整体,并在其中互相协作和转化。审美机制则在整体上统摄诸能力从而使审美成为一个独立而自律的人类行为。
接下来,刘旭光教授对审美的具体运作机制展开详细论述。他认为当审美发生行为时,审美主体首先要进入到一种审美状态之中。在美学史上,现象学美学和康德美学为解释这种状态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现象学美学认为审美状态是对对象的纯粹直观,而康德美学则认为审美发生的前提是以惠爱之心看待事物。对于这两种观点,刘旭光教授认为纯粹直观会致使“审美冷漠”的发生,而惠爱则预设了被感知之物都具有“可惠爱之处”,以一种肯定性的态度为审美提供了前提。于是,惠爱之心的产生标志着审美站上了起跑线。然后,刘旭光教授以一副描绘仞峰之侧古松的绘画为例,提出对画中古松“虬劲奇崛”之态的审美应是“先观气象”。因此,审美展开的第一步既不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整合,也并非从分析到综合的逻辑演进,而是始于对对象的整体统摄。这种统摄又可以叫作审美统摄,其在本质上是主观合目的性的反思判断,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心灵的愉悦。人们通过它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类,从物的角度来说是“精神风貌”,从主体的角度来说则是“审美理念”。
不过,刘旭光教授进一步提出,通过审美统摄所获得的一般性是朦胧的,因此审美必须要进行具体化,从而落实到对诸种可直观的构成性因素的分析感知之上。展开来说,对审美统摄结果辨识和分析的第一条路径是“感性直观”。感性直观可以分为对对象质料的直观和对对象形式的直观。在这种直观中,审美统摄所获得的整体感受会受到形式与质料的引导,具体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于是,审美便走向了第二条展开路径,即“情感体验”。体验不仅是认识主体以其身体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知,而且还包含了想象力的自由和情感的勃发状态。此外,体验还指代着生命化的个人感受以及主体对在世存在的领会。所以在体验中,情感、想象和个体化的真知与反思融合在一起,物我两忘,情意相融。将审美等同于情感体验,就是把心物感应与生命反应作为审美的一部分。这种情感体验用身心经验充实审美统摄所获得的整体感受,并最终将审美引向了一种被感动的身心状态。除此之外,在直观和体验对象的同时,审美者也可以对对象采取认知的态度,这便是审美的第三条展开路径“认知愉悦”。在审美活动中,理性认知只要获得了愉悦,就会被纳入到审美之中。历史地看,会被纳入到审美之中的认知行为通常为以下四种:对事物“完美”的认识、对对象独特性与新奇性的发现、真实感的获得以及理念认知。这四种认知奠定了审美的认知维度,使审美获得了对于意义与价值的传达功能,从而让审美获得了与哲学与宗教并行的文化地位。
在论述完审美展开的三条路径之后,刘旭光教授指出,建构审美机制必须要回答的是三种审美路径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他认为这三者既是递进的,也是互动互化的自由游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由游戏并不意味着审美的结束。审美从三个路径展开之后,通常会在形式愉悦、情感感动所带来的愉悦、认知愉悦中获得其一。但这种形式的愉悦不是审美的最终形态,审美的独特性与规定性在于,其最终会在一种交感反思愉悦的状态中实现自己的自律性。作为审美的最终环节,交感反思包含着反思判断与身心反应之间的交互引发。在交感反思中,对象的存在得以呈现,并被肯定,主体的心灵获得自由和自我肯定。借助于反思判断,主体性的理想与价值最终得以显现进而获得交流。
最后,刘旭光教授为审美机制设置了一个数学的表达公式,这个公式为:A×B×(C+D)+X(0-10)≤100。其中,A代表惠爱(0-2),B代表审美统摄(1-2),C代表三种不同审美能力的总和(0-70),X代表想像力(0-10),D代表反思判断力(0-10)。他认为这种方式说明审美行为并不是一种直觉式的本能的先天反应,而是在社会历史中习得的、由诸多环节构成的高级人类精神活动。人类并不是靠本能来欣赏世界的,而是依靠教养、理想、心灵、情感和精神追求。因此,审美并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也不是神经科学家能够分析的。审美是人文学科要捍卫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无我之间的灵境。
交流环节中,在场同学就审美是否必须以愉悦为前提,诸如恶心、丑等体验是否可以被审美,以及大众文化的多巴胺式审美该如何评价等问题与刘旭光教授进行了热烈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韩清玉教授代表师生对刘旭光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他认为刘旭光教授将许多枯燥的理论内化到思想之中,从日常审美经验中切入审美问题对我们的学术研究具有很大启示。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既有理论深度,又富有情感。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