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9时,欧洲科学院院士、皇冠9393体育平台讲席教授、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康教授做客第336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去疆域化,还是部落化?——当代英语人文学界的动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杨建刚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刘康教授介绍了自己大历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学术研究方法。大历史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综合演变,思想史和学术史处于大历史语境或背景中,但并非跟大历史构成同心圆。三者具有关联、又有断裂的多元多重关系。我们可以从这种多重叙述中,找寻大历史的关键时刻,从而把握思想史、学术史与之的相互关系,以探究问题所在。
其次,刘康教授对英语人文学界的40年(1980至2020年代)进行了大历史、思想史与学术史的回顾,认为在这40年中,英语人文学界发生了“量子飞跃”式的变动。1960至1970年代全球激进主义运动此起彼伏,并逐渐由激进的社会运动转变为学术象牙塔“茶杯里的风暴”;1980至1990年代法国后学理论开始美国化,呈现出双重变奏:一条线是文本/学科化,另一条线是意识形态/政治化;2000至2020年代欧美社会出现了两极化与部落化,人文学术开始了“去疆域化”与“越界”,一些思想深深地卷入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活动之中,欧陆理论深奥的学术话语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流行话语。
最后,刘康教授对英语人文学界“量子飞跃式”的变动进行了诊断:错位与失衡。这其中不仅有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学科的错位,还有美国政治部落化、两极化与权力的失衡。刘康教授认为,激进理论的全球传播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大板块严重失衡的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推力。人文学科不一定直接掀起政治波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始作俑者——通过知识的话语慢慢地弥散到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杨建刚教授代表师生对刘康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杨建刚教授指出,刘康教授把英语世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至今的学术动态做了一个很清晰的勾勒。而刘康教授在大历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的三元关系与纠缠中讨论了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也都值得我们思考。
提问环节中,师生积极交流,刘康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的提问。讲座氛围融洽活泼,参会者受益匪浅、满载而归。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