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19时,我院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第九期山大文苑沙龙“匪石柏舟——潮汕女祠对话徽州女祠”。本次沙龙邀请了从事汉语言文化教学和潮汕地方文化研究的谢若秋副教授介绍潮汕女祠,并由我院 2020级本科生、安徽籍霍婧雯同学 介绍徽州女祠,探讨两地女祠的成因、特点,比较两地女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深入发掘各自的历史文化内涵,剖析人文意义。沙龙由我院副教授张燕芬主持,吸引了校内外共二百多位师生参与。
沙龙正式开始前,张燕芬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主题的选题缘由,说明了文苑沙龙对话漫谈、友好交流的形式,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对话,并对谢若秋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沙龙开始后,霍婧雯从徽州女祠的形成、外观与形制、内部装饰和徽州女祠的特殊性存在分析等四个方面对徽州女祠进行了介绍,并阐发了对于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以及徽州女祠实质的思考:徽州女祠打破了传统只有男性才能入祠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母亲在家族中价值与地位的肯定,但是其意识还没有上升到夫妻平等、男女平权的高度,仍未摆脱男尊女卑的束缚。
谢若秋从中国祠堂文化概述、潮汕传统祠堂、潮汕女祠匾额的多模态等方面对于潮汕祠堂匾额特点做了详尽的讲述,并且得出结论:在明清时代的潮汕地区,女祠尤其是婆祠的繁荣,是在传统孝道思想的推动下,随着明代中期封建宗法礼制“松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出现的,在祠祭上表现为“分庭受礼”的特点,是对封建礼俗文化的挑战和突破。而其匾额的多模态特点,也是对俗语潮汕“祠堂十八样”的一个解读和有力的佐证。此外,谢若秋将女祠文化与汉语言文化联系起来,表示汉语以“一字多义”和“一义多字”赋予了传统祠堂匾额文字表达上更多的灵活性,使女祠匾额样式表现出既囿于礼俗又形式多样,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俗规范的有机结合,彰显了汉语文化魅力。
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或在腾讯会议聊天室积极提问,或直接打开话筒发言,气氛非常活跃。主讲人谢若秋对提问内容一一进行回答。此外,主讲人谢若秋与对话人霍婧雯以互问互答的方式探讨了两地女祠的成因、特点,比较了两地女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主持人张燕芬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认为通过潮汕女祠与徽州女祠的对比,我们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了女祠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这一文化是中华女性优秀品质的彰显。张燕芬代表皇冠9393体育平台对谢若秋、霍婧雯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参加沙龙、参与讨论的各地师生、朋友表示感谢,也期待我院的学生能勇敢走上沙龙的舞台。至此,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