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晚,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做客“文学与媒介讲堂”第三期,在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的讲座。讲座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副院长、现当代文学教授黄发有主持,肖映萱副教授及数十位同学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黄发有欢迎何弘的到来,并向听众介绍主讲人的学术背景,何弘所在的网络文学中心是政策制定、执行和行业管理部门,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何弘辨析了网络文学的概念问题,狭义的网络文学指的就是网络类型小说。针对批评界“不可用媒介类型为文学定名”的观点,他缕述了文学如何从口传时代一路走来的历程,韵文、散文、小说的文体差别无非是传播方式由口头到手写再到印刷的折射。网络作为新的媒介,它技术上的超链接性为文学带来了叙事方式的革命,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和接受方式,网络文本是与传统文学“静态文本”不同的“流文本”,拥有交互性、陪伴性和消费性。从这个角度看去,“网络文学”的概念具备了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异质性,是可以成立的。
接着,何弘从网络文学的发生谈起,进一步讲到它在当下文学格局中的地位。1997年罗森的《风姿物语》和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分别开启了网络文学的故事传统和文青传统。网络文学初期侧重于文青传统,随着资本的入局,故事传统发展为类型小说,成为主流。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主义的提倡为较少“及物”的网络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文学逐渐放弃宏大叙事走向侧重感官经验的纤巧风格时,网络文学回归故事、创建世界观的努力适足以补充传统文学的不足。当然,网络媒介是一种年轻的媒介,网络文学的发展还不充分,如何突破类型化的桎梏、创作出高质量的文本,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何弘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网络文学研究。研究中需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新的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的文体特征,也是对既往审美体系的颠覆,这要求研究者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去衡量网络文学。二是适用于传统文学的文本细读方法在面对巨量的网络文本时难免力不从心,这要求研究者运用AI等新技术去及时更新研究方法。
讲座结束后,黄发有教授感谢何弘带来的精彩演讲,认为他对网络文学与媒介、时代的关系作出了高明的阐释。互动环节,现场听众分别就听书软件与文学生产、报刊连载文学的交互性问题向主讲人发问,何弘均予以细致的解答。至此,本期“文学与媒介讲堂”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