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皇冠9393体育平台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驻院专家、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杨争光先生做客“文学大讲堂”,在知新楼A620作题为“叙事文学经典与叙事文学传统漫谈”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丛新强教授主持,我院沈文、叶诚生、史建国、程鸿彬等诸位老师和新闻传播学院冯炜老师及近百位同学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杨争光提出了构成叙事文学经典的三大元素,即立意、形象、技术,讲座的全部主题即是对这三元素的系统阐发。关于立意,立意往往能决定一部作品的品质和格局,而立意需要认知,没有认知,立意即缺乏新意,好的认知需要发达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支持。相对于文辞上的铺排,决定一部叙事作品美学品质的更是与认知有关的价值判断。关于形象,形象是人类映现和探视自己深层精神的重要媒介,而形象塑造需要理性认知与可感性的交融,丰满的同时最好兼具趣味。从形象中可能产生立意,好的立意可以激发而不是扼制想象,在中西文学形象长廊中,他更偏爱精神性形象和符号性形象。关于技术,既然故事需要编织,情节需要逻辑,细节需要精准,叙述需要语言,一个作家就不能忽视技术上的训练,但不可陷入技术主义的陷阱,因为常规的技术是可以传授、人人都能习得的,而非常规的核心技术是独属自己的立意、形象和语言,这些是无法靠模仿他人得来的。
从《过于喧嚣的孤独》、迪伦马特的戏剧和小说到《堂·吉诃德》《静静的顿河》,大到《城堡》的世界观设定,小到《白鹿原》中的一绺头发,发隐抉微的征引在讲座中层见叠出,显示了主讲人广阔的阅读视野。在对世界文学殿堂作过一番巡礼之后,杨争光对中国的叙事文学传统表示遗憾,与西方历史上的辉煌相比,中国叙事文学的积淀远远不够,今人还需多多努力。
丛新强老师感谢杨争光先生的精彩演讲,认为同学们最宜从他身上学习怀疑的精神和勇气。提问环节,在场师生就戏剧性与逻辑性的关系、《水浒传》影视改编、原创性与市场化等问题与杨争光交换意见,讨论充分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