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代著名学者,我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龚鹏程教授主讲“新杏坛”,在知新楼A706室作了题为“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常识问题”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李剑锋教授主持,以腾讯会议为媒介进行互联网实时直播,校内外近300人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剑锋对龚鹏程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对在疫情期间支持并参与“新杏坛”的广大听众表示感谢和欢迎。
龚鹏程从当前的疫情形势出发,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我们可以推出线上讲座,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弊端。他认为我们生活在人机互动的时代,“人被技术拖着走”的现象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使人呈现出一种退化趋势。由此龚鹏程谈到课堂的“表演性”与“知识性”的关系问题,擅长演讲的老师并不一定都是学问渊博之士,讲课有吸引力但知识性可能另当别论。这种现状的造成源于新式学堂的改革,古代教育以自学为主,传统书院课程少,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接下来龚鹏程指出演讲讲课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由此提到文学与语言的问题。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扭转了原本“文学是文字的艺术”这一逻辑。《文选》不选《国语》《战国策》等,主要在于文中的舌灿莲花是语言系统的呈现,属于语言的艺术而非文字篇章,故不取。胡适的态度截然相反,认为白话语言才是主流。龚鹏程将这一现象和西方进行了对比,认为西方没有文字的艺术但是语言艺术十分发达。问中国为什么没有悲剧、史诗和问西方为什么没有出现格律诗是一样的道理,“鱼不用羡慕鸟,鸟也不需要羡慕鱼”。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元性,我们需要尊重各自的文化特性。
从文学史上看,浅显通俗的口语在近代成为大趋势,并逐渐压过文字。晚清以来,各方势力都在进行群众动员,动员方式多采用语言而非文字,这种现象的出现具有时代性。此时梁启超提出了小说与群众启蒙的关系,认为小说具有改良社会之功用。五四之后政治形势发生了转变,开始进行大规模学生动员,但通俗性的要求不变。北大还因此发动了民歌征集运动并促生了民俗学,重点关注俗文化。其中的文字或虽粗鄙简陋,但是蕴含着民间观念,对于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意义重大,在文学史上就表现为《中国俗文学史》的产生。龚鹏程认为“俗文学”这个说法,正如“活死人”一样,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组合体。关于这个问题学界一直争论很大,但进展很小,他期冀能够找到更好的角度切入并促进重写文学史的工作。最后,龚鹏程提出,讲课借鉴小说、戏剧、说书艺术,引进通俗口语,加强表演性,以求达到更好的观看效果,其追求和诗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各类文体之间的差异。
讲座全程龚先生结合图像、语言、声音讲到了中国文学史的产生、发展,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文学史常识。在提问环节,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有序提问,同学们纷纷留言感谢龚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杏坛名帖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历任台湾淡江大学皇冠9393体育平台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等教职。2019年4月始任皇冠9393体育平台讲席教授。致力于中国学术文化研究,兼通儒释道,博涉东西方,著述宏富,出版专著《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国诗歌史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书艺丛谈》《龚鹏程述学》等一百余种。